从印象笔记到 Notion 和 roamresearch
这个月花了很多时间折腾笔记软件。多年前开始折腾这些的时候,我的初衷是提高效率。但我后来意识到笔记软件对于效率的影响其实非常有限,所以这件事情对于我逐渐变成了一个消遣和爱好。
最近几年我重度使用的是印象笔记,参考博主“电脑玩物”的方法,尝试搭建一个事项管理和知识积累的第二大脑。抛开一些缺点,印象笔记整体上是一个不错的、均衡的软件。很多人吐槽印象笔记收集过于方便,很容易就沦为一个信息泛滥的垃圾箱;这种吐槽在我看来是站不住脚的,收集方便本来是一个优点,信息泛滥的局面下应该反思的是自己只顾收藏不顾消化的习惯。除去一些特殊的应用需求,市面上大部分流行的笔记软件(比如印象笔记、Notion、苹果备忘录、有道云笔记、workflowy)对大部分人来说功能都是够用的,不会成为信息管理的瓶颈。
去年年底,印象笔记大概是因为要上市,开始丧心病狂地推送广告,即便付费用户也不能幸免,每次打开软件都要连续点好几次才能把满屏幕的广告关掉。实在难以忍受,终于决定要迁移。
Notion 很早之前也试用过几次,当时感觉它功能过于花哨,不堪重用。这次深度用了几天,开始为它感到着迷。这个软件太强大,用起来太舒服,相比之下印象笔记就是上个时代的东西。Notion 的核心优势,一是信息的组织方式强大而灵活,尤其是 database 这种方式,通过视图可以让同一组笔记用不同的过滤条件和形式展现出来,二是单文档编辑功能丰富,书写体验很好。(双向链接是一个亮点,强过很多其他软件,但没法跟 roam 比)。
后来又深度试用了 roamresearch,它的核心优势,一是链接:链接到已有文档或新文档都极快、毫无摩擦,带上下文的反向链接为知识片段之间的化学反应创造了条件,二是操作对象完全下沉到片段,每个片段都可以设 tag,也可以创建多个副本用在其他地方,修改片段时各个副本也会随之更新(notion 虽然也有 block,但基本上只有一些 block 格式修改功能)。
目前是 Notion 和 roam 搭配使用,Notion 用来管理日常任务,以及写一些相对独立的笔记,roam 主要用于各种片段的加工、连接和组装,实践类似于 slip-box notes 和 Evergreen notes 的笔记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