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有节制地使用互联网
互联网的信息铺天盖地地占领了我们的大脑,大多数信息就像垃圾食品,中文互联网尤其如此。知乎和微信公众号已经算是相对优质的内容,可是整体氛围都很浮躁,知乎已经不是刚开始的那个知乎,微信公众号里,很多大V都在纷纷灌水或发广告,有些大V的公众号俨然成了自家知识星球的导流器,最坑爹的是,付费进入知识星球之后吧,没准还是少不了灌水和广告。
比起被动的接受,使用互联网的更好方式是问题驱动下的搜索。日常用谷歌搜索,知乎经常是搜索结果里一类重要的信息源;微信公众号里,我最近关闭了大部分的文章推送,利用在已关注公众号内搜索的功能,可以把它当做一个查询用的资料库。
最近计算广告的刘鹏在吐槽互联网「前棚」和「后棚」的反差。互联网的前棚光鲜亮丽,看起来代表着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,实际上在后棚赚钱经常是另一套逻辑,比如广告、贷款、游戏。巨头们联合起来编织了一张大网,把人们的注意力牢牢地控制住,在后棚变现。所谓的个性化推荐,名义上是为用户考虑,实际上核心目标都是平台的收益。
作为网瘾青年、网瘾中年,不要试图依靠意志力去对抗互联网资讯和娱乐 app,因为它们背后有着雄厚的资本和人力,想尽办法要把你的注意力粘在手机上。所以,沉迷于网络不只是因为你缺少自制力,也是因为巨头太强大;如果想改变这种情况,需要一些特殊的策略。
我从去年开始使用互联网屏蔽类的 app,到1月的时候这套策略打磨的更精细了。屏蔽的重点是晚上,因为白天人的自制力还比较充沛,也没有那么多空闲时间。电脑上可以用 Cold Turkey Blocker
(Mac、Win 都有),屏蔽功能很强大。我目前的使用方式是,在一天中逐渐加强屏蔽的强度:下午两三点起,屏蔽掉微博和视频网站之类;睡前两小时,禁掉浏览器;睡前一小时,电脑强制锁屏。
手机上可以使用 番茄ToDo,设定在晚上某一时刻后把资讯和娱乐类 app 都屏蔽掉,只保留生活所需的少数 app;但怎么处理微信变成了一个难题,它功能太多了,似乎是生活必需品,但又有各种让人分心的东西。我最近采取的策略是把它也屏蔽掉,以免在晚上刷太久公众号和视频号;再注册一个企业微信账号,以便晚上和家人联系。虽然有点麻烦,但能一劳永逸地让睡前几个小时清静一点,也是值得的。